1967-1998
1967-1998 第三个创作时期。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生活的安定,激发了他艺术创作的巨大热情。他要将浪费的时光追回来,教学之余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油画《大桥礼花》色彩绚丽、气氛热烈、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作者没有对人物作细致的描画,而着力于塑造光与色相互交融、光与影的强烈对照的视觉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节日之夜的欢乐气氛。
同样是描绘节日之夜的大型油画《夫子庙灯节》。不同的是作者完全不受拘束,兴之所至,挥洒自如,幽默浪漫,充满了天真的情趣。
大型油画《拼搏》,歌颂女排精神.作者不拘泥于人物造型之逼真,而着力于拼搏精神、顽强斗志、两强相遇勇者胜的气势的神态表现;着力于通过光与色的艺术处理对紧张、激烈气氛的渲染。
油画《庐山会议旧址》(1980)
《扫雪》
《周副主席在长征路上》
《大桥礼花》
《夫子庙灯节》(又名《金陵灯会》)
《大公鸡》
《拼搏》
|
强烈阳光下的《秋深》、《银杏》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那灿烂、绚丽的光的世界,色的交响。 那动人的光的灵动,悦人的色的旋律变幻。
秦先生最后画的一幅油画是八十五岁高龄时画的《想像结构》。一幅想像画,雄伟的大山,湍急的瀑布飞流直下,激起潭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雄浑有力,宛如用油画笔画的一幅泼墨国画,完全本土化了。
1984年秦先生赴桂林绘画。他只画了两幅油画《广西迎宾馆》和《漓江风景》,其他都是水粉画。秦先生曾对家人说: 我的水彩水粉画一点不亚于油画。
《桂林骆驼山》,画山,却不拘泥于山体岩石的具体描画,主要是写意、传神。笔触如此潇洒流畅、一气呵成。
《象鼻山》,山体粗旷豪放、雄浑遒劲。大家之气派,令人叹服。
油画《秋深》
《银杏》
《想像结构》
《桂林骆驼山》
《象鼻山》
|
另一幅《桂林象鼻山》风韵却迥然不同,笔触细腻,色彩斑烂,尤其是那水面色彩是如此的绚丽、层次是如此丰富,如此的有灵性。
同样风格的还有色彩绚丽、层次丰富的《兴坪漓江晨渡》,《桂林老人峰》;山雾缭绕、水色灵动的《兴坪2》、《漓江烟雨》,《大榕树》
同年创作的水粉画还有;春意盎然、诗意浓郁的《樱花盛开》, 曙光迷朦、光色灵动的《晨操》,群花争艳、色彩斑烂的《雨花台之春》、《玄武湖之春》,金秋灿烂、挥笔酣畅淋漓的《秋声》,粗旷豪放气势雄浑的《打雪仗》,宁静幽雅、诗情迷漫的《门前雪》、《龙柏》,光色运用洒脱,质感鲜活的《水仙芽儿》、《鲳边鱼》等。
《天鹅之死》冷色调的朦胧、凄婉气氛的渲染,白色的半具像、半抽象的天鹅与诡异的飞禽造型,使画面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桂林象鼻山》
《阳朔迎江阁》
《兴坪漓江晨渡》
《兴坪2》
《漓江烟雨》
《桂林老人峰》
《樱花盛开》
《晨操》
《雨花台之春》
《玄武湖之春》
|
《秋声》
《打雪仗》
《龙柏》
《水仙芽儿》
《鲳鳊鱼》
《天鹅之死》
晚年秦先生作了大量的独幅版画。进入八十年代,秦先生年事已高,背画箱外出作画己渐渐力不从心,便逐步转入在家中作画。数十年积聚在心中的对人生的感悟,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如火山喷发般的汹涌而出,他大胆使用多种材质、多种颜料、多种技艺进行探索。题材丰富多彩:具象的、抽象的、神话的、幻想的……充分显示了画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创作才能。
《家中虎》。水印,增加了猫的毛绒感,特写,突出了猫的神韵---好一只迥迥有神的家中小老虎。
《黑猫、白猫,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画中描绘了黑猫捕获老鼠时一瞬间的神态,那匍匐前进的动势,那双警惕专注的大眼晴。形象生动,墨色变化丰富,犹如国画中的干笔画,遒劲有力,富有表现力。
《龙凤呈祥》、《金鱼图》则装饰性更强,民族风韵更浓。龙、凤的造型新颖别致。
《花》、《灿烂》、《风景》、《无花果》(一)、(二)等是彩色的独幅版画。画面清新、饱含水份、颜色自然融合、过渡。色彩有的淡雅、有的浓郁、有的灿烂、有的清丽。
|
|
|
《漓江大写》
《瀑尾》
《大雨游鱼》
还有一些则着重于表现光与色的视觉效果。
《舞》
《乌龙》
《龙抬头》
总之秦先生的独幅版画,正如邵大箴先生评介的“充分表现了他的灵性和可贵的童趣及天真……。他画得轻松自如,有时毫无顾忌,不受任何理治戒律与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似乎把西画的某些抽象因素与中国画的大写意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追求一种天然情趣与自由境界……准确地说是“自然流露”,出自他的天性,出自他的内心世界……而秦宣夫先生因为他特有性格因素,难得的坦率与真诚,遂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非凡的魅力。
《攻心战》
《三峡》
《白熊》
|
秦宣夫先生第三时期的艺术创作,邵大箴先生评述说:“他的画风变的更自由、更率真、更有大写意的情趣。”画家宋征英先生说:“他开始不再拘泥于严峻的形体造型,深深陶醉于感觉之中。情不自禁的作画,表现了强烈的生命感……色彩绚丽明快,用笔流畅大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