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夫艺术活动

重庆凤凰山工作室与夫人一起研究创作

重庆凤凰山工作室与夫人一起研究创作

1.1945年12月秦宣夫先生在重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画展受到广泛好评。 重庆《大公报》出专刊 ,撰文评价者有徐悲鸿、傅抱石、林凤眠、汪日章、吕斯伯、宗白华诸先生。

首次秦宣夫画展评介文章

秦宣夫首次个人画展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七至十日在重庆西路口社会服务处举行,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画家、艺术家情绪振兴。画展共展出六十幅作品,油画十九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时在重庆的几位著名画家、美学家林风眠、徐悲鸿、傅抱石、吕斯百、宗白华、汪日章等先生都写文章评介,(徐悲鸿先生文章手稿己赠予秦宣夫,一直保存至今)。另有当时全国美术委员会的领导张道藩也有一文,皆刊载于1945年12月9日重庆大公报第六版。 

秦宣夫画展

徐悲鸿

 

  现代成功之艺术家不外两类,一曰明星,二曰学究,画家尤然。为明星者须持较高之秉赋,善用明媚动人之色形,兼爽利之作风,便能博得多数人之爱好,如瑞典之Anders Zorn,美国之J Sargeut是也,学究则必须独出心裁,不同凡响,彼不能如明星一任自然,毫不思索,往往约物成体,令方式化。则如法之夏凡纳Puvais Chavarmes意之Segantini要俱尊重自然,非同吾国极端主义之文人画也。顾吾国之文人画亦自有其用。其用为弦外之音、意外之味。欧洲画家而兼文人者两者类功力悉敌,匪如中国作画之文人,以画为馀事,如英十九世纪先拉飞尔派之罗赛蒂Roseetti,法十九世纪之弗落茫当Fromentin其诗文既妙,其书画风亦高。此则于吾国今日之秦宣夫先生颇有相同处。

   宣夫先生因以画名世,但彼尤为吾国卓绝之西洋美术史家。彼理想既高,胡不能如明星者之一得自满,恒考虑体式、重视格律。彼留学欧洲时巳以《木兽戏》(即《快乐的旋转》)一幅显名于法国也。返国复遭逢丧乱、作画不辍。抗战期中曾写日人暴行《拷打》。耻其不若Riberra,画成两年后毁去,此其律己之严,为何如者。又写《母教》作风简雅。其《食为天》《捡谷稗》等大作皆为美国爱好艺术者购去,在吾国艺术界则为损失无疑也。又写静物,亦出新意,不同欧洲寻常章法。如《玉兰》生动活泼,可称创格。至所写人像尤有精诣。

  此次所陈,作者自谦谓是习作,惟其习作愈见研究精神,此则在其多幅风景中可见其灵感也。  

徐悲鸿文:秦宣夫画展 手稿

徐悲鸿文:秦宣夫画展 手稿

与宣夫谈画 

宗白华

 "我的画不愿意框上富有诗意的画名。我画里要是有诗,它自然会逃不了鉴赏者的心目,要是画里没有诗,框上一个优雅的名字,也搞不出诗来!"当秦宣夫兄取出他的一张近作来给我看时,口里这样说。

 他这话是具有深厚的意义的。我想起罗丹在他的谈访录里常常喜欢说:"艺术家只要看清楚了自然,把它如实地表现出来就得了,不必对自然作什么解释,也不要贯注什么诗意情感进去!" 本来"自然"里一朵花,一枝叶,一只草虫,一个人体,甚至一块人体上的凹凸的肉,这里面所隐藏的境界,所保存的智慧,它里面的医学,光学,生理学,解剖学,是超过我们人类渺小的学识,高明不知若干倍。它里面蕴藏着的美,真,情,也是那样的不可思议。我们要拿情感相处竭力接近它,祟拜它,若干时间之后,像情人耐心待他的爱人的回心转意,她的一顾盼,偶示色相,你,画家,就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开天地,成就作风。

闹元宵

闹元宵

 世上的艺术家,可有二帮,一是亲密自然的,一是离开自然的。离开自然的作风,像埃及的画,西洋中古的雕刻,现代立体派表现派的画。亲密自然的,对昼,夜,风,雨,霞光,月色,花卉,草虫,天边的飞鸟,水边的沙痕,点点痕痕都是他眼中的泪,心中的血,画着它们,就是画着自己的梦魂。古人说:"诗者天地之心",原来天地要借人类的诗,画,音乐,雕刻,建筑,写出诗的"心"来。画家只需虔诚地去实写自然,那自然的诗心,会自己不待邀请地从你的画面跳出来。所以我看了宣夫许多幅的油画后,就对宣夫说:"你对自然具有这样深的爱,"自然"没有不回答你的感情。你看你的《山雨欲来》那幅画,全幅色调那样幽冷而雄奇,你说那里面不透露着天地的诗心吗?你的《磁器口胜利日》不是在平凡简陋的现实上面笼罩着无限的诗意、透着大自然一体同仁的爱吗?你的《农民节》(编者注:即《闹元霄》)不是那大自然借着勤劳终年,心地无邪的农民的欢舞写出它的朴质的喜剧吗?你的《幼女》《少女》《幼女与菊》,哪一幅不是大自然借你画笔对我们这残酷愚蠢的人类重新显示"人生的真理"?你那幅《沙磁工厂》不是对于现代的工业区也不厌恶,大自然把它拥到自己的温暖的怀抱里了吗?" 自然把一切都美化了,善化了,真化了,而我们人类现在仍在进行着一项工作"毁灭",一切自然赠与我们的价值,摧残人们的千年来辛辛苦苦所创造累积的价值!宣夫兄,你的感想怎么样?你这点辛苦的制造品将来又怎么样呢?”

 


 秦宣夫之画

汪日章

   一般人常谈及:现代画家哪个最好?我的答复是只能分第一流与第二流等等,决不能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因为绘画思想,各有不同,用笔用色各有妙处。宣夫的画即可以称为第一流画,不但在中国是第一流,并且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流,现在分述如下:

   一、宣夫出身清华大学,因为对绘画有嗜好,不惜抛却一切,专心习画,其对绘画的决心与其天才之流露可见一斑。

   二、宣夫从事基本绘画十馀年,然后再从事发挥其独见的魄力。因其绘画之根基既深,运用自如,其技术巳臻化境。

   三、宣夫用笔之豪爽与色彩之明快,在画面上使人有说不出的愉快之感,这是他的独到处。他的画法虽受法国写实派大师西蒙氏之影响,但经他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已经得到一种独立的风格。

   四、他不但对绘画技术高明非一般人可及,而且他的理论也极渊博,这是许多其他画家所不及的地方,他近年除在中大授课之外,即从事画作,兹出其佳品供诸社会,谅有一番盛况,希望因此能加重一般人士对美术的热情,使美术在人类生活中占重要的一席,我以此祝宣夫画展的成功。

 

秦宣夫先生画展小言

傅抱石

   予识宣夫先生近五年,其隽永明快之谈吐,常使人堪玩味,此在今日不能不认为难得之事也。近经友人之敦促,将出所作,假地展观,幕启有日,聊志片言。

   先生精西画,于美术历史之迥变,尤具会心,曾执教国立艺专,凡得於讲坛者,莫不折服高论,念念未忘,以予论,亦先读鸿篇而后画而精者也。年来有共事之雅,往往于讲舍获睹创制,成为示范诸生,索及签署,茫然如余,亦流连久之,才华四射,独具典型,知非先生不能也。

   战时艺人,好为反映时代,一若非大炮,飞机,废墟,逃难,无以表现者,能使浅背之士,进新法门,忘其所以,竞炫新奇,山水可加一机,人体能添双叉,战争与和平,其是之谓乎,予曾以此戏询之,先生莞尔而答曰:"此类题材,有如维他命补丸,非粗茶淡饭之经常需要也。"一语道破,相顾粲然。

   先生计陈杰作六十帧,十九为油绘,果皆粗茶饭淡歃?就艺术言之,予以为此举不啻"维他命"一丸,值兹生命,尤有必需者也。

  

谈谈秦宣夫先生的艺术

吕斯百

   当近年许多有心人士,感得中国艺坛上的寂寞,随处听到"我们需要忠实的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呼声时,紧靠着嘉陵江畔,一座凤凰山顶上,静静地住着几位孜孜研究的艺人,其中就有秦宣夫先生。这几位艺人,对于现代艺术在内心上所体味的失望,决不亚于其他人士;同时站在艺术家的立场,对于艺术的真诚和创造的欲望,却比爱好者更热忱!因为他们知道,这亦是艺术家不能推辞的责任。

   仅有对于一般艺术太笼统和苛刻的见解,秦宣夫先生和几位同志一样,没有失去丝毫信心,他一肩负着家室之累成群的女儿,另一肩背起画箱,虽则其中有时缺乏油色,减轻了重量。你说他安居在象牙之塔吗?他极目所见,无非破碎山河,你说他对于抗战艺术没有贡献吗?相反的,在八年时他把握住了时代,充实了他的艺术,在他创作的作品中,许多是社会生活的现实,亦是家庭生活的现实。

   我知道秦宣夫先生巳在十多年前,当我们同在巴黎求学时代,他从的西蒙教授,为美专中最开明的老师,在西蒙画室中,研究空气是很自由的,他接受了许多新鲜的技巧,同时他研究美术史,亦最早吸收现代艺术最前进的理解。当他第一幅创作"木兽戏"(编者注:即《快乐的旋转》)入选独立沙龙时,在构图与色彩方面,已给我一次很深的印象。

   回国后秦宣夫先生到北平任教,大概同欧洲学画回国的青年,由于环境的变动,思想的酝酿,往往会停滞一个时期。我相信,这时期的作品,他和其他画家一样,很少保留下来。何不幸而遇到抗战的磨折!亦何幸而遇到抗战的磨折!

夫人像

夫人像

   我们不期而遇的八年中,但见宣夫先生在油画上探索跃进,到第三届全国美展出品《母教》时,已得一致的推祟了!《母教》构图简单而紧凑,母亲慈样的表情,小孩面部光暗的配合,与简练坚实的手法,最足以动人的。大凡东方民族,尤其中国人,大都富于哲理的与朴质舒情的情绪,所以在宣夫先生作品之中,很能体味西欧类似作风的应像,尤其是荷兰、西班牙、法国印象派的作风,他能消化融体,而不显痕迹。关于这一类的作品,譬如《农民节》(编者注:即《闹元霄》)一个热闹而有兴味的夜景,构图的奇特,色彩明暗的强烈,其中人物表情的幽默,凡默识伦伯朗、戈雅的画,一定更会了解其妙处。

   亦许是现实生活与家庭的温情,使画家得到兴感,宣夫先生取材大都属于家庭的范围。《食为天》就是家庭生活的写照,画中的主妇背对画面,左臂托着不满周岁的婴孩,坐在黄竹制的桌子前面,桌子上呢,一只缸钵,几个粗碗,没有鱼肉的气色,大家低了头,只顾进食,右方呢,站一位女孩,手中捧一只空碗,好像在抑郁地自诉"我还没有吃饱"!实际上这亦是代表着后方公务员(大学教授)生活的一幕,可是作者把色彩支配得很美,令人感觉画面美丽,掩盖了实际生活的艰苦,这就是艺术给予人生的慰藉!宣夫先生写人像尤其女性的大都用色丰丽,如《夫人像》,仪态幽雅而略带庄严,仔细看细腻柔和的肤色,其手的部份,更来得微妙,我敢说,他已深得雷诺阿Reroir真谛。

 

风雨欲来

风雨欲来

  近几年来重庆的气候,不独没有使宣夫先生感得倦劳与厌恶,在迷蒙的阳光之中,反促成他许多风景画,我觉得宣夫先生在风景画上的成功,不止朝霞暮色的现象,不止风雨晦明的诗境,最重要是他对于整个自然的感觉通过画笔,而充分表现的银灰色调。他的小幅风景《风雨欲来》采取凤凰山碉堡的一角,江水一曲,远雪,重雾密云,压江而来。不错,这是诗,这是印象,同时亦是一块宝玉,一幅杰作。

大公报刊登介绍秦宣夫个人画展的文章, 包括徐悲鸿、傅抱石、林凤眠、汪日章、吕斯伯、宗白华诸先生。

大公报刊登介绍秦宣夫个人画展的文章, 包括徐悲鸿、傅抱石、林凤眠、汪日章、吕斯伯、宗白华诸先生。



1963年底,秦宣夫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了第二次个人画展(油画展) 

著名艺术家宋征殷评论说:“他的第二次个人画展所反映的,特别是六三年在杭州写生的一批风景画,他试图融合中国的写意画,探索具有民族气息艺术风格的作品。”

展览会上与吕斯百、黄显之夫妇的合影

展览会上与吕斯百、黄显之夫妇的合影

在展览会场秦宣夫与夫人李家珍合影

在展览会场秦宣夫与夫人李家珍合影

秦宣夫画展目录1963

秦宣夫画展目录1963

美术系教授王达弗在评论该画展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展品中最多的要算风景画了。由于时代的不同 .从风最画中也能明显地看出画家思想感情的变化。解放后.作者以充沛的感悄、多彩的画笔  ,歌颂了祖国美丽的山河、农村、工厂和城市。看得出来,画家的绘画语吉是丰富的;他根据不同对象、时间、空间等条件,有时运 用极为单纯调和的颜色 细语低吟,有时又用热烈的色彩引吭高歌。在《玉泉观鱼》、《黄龙洞》等画幅中,我们看到的是火红的色影,听到的是响亮的歌声。《孤山放鹊亭》全幅是国画中惯用的赭石色调,而《焦山望长江》和《湖滨夕照》中,却用了变化 多端的藕红、柿红,表现夕阳的余晖、水天的一色。另一些画则用了对比色,桃红柳绿,相映成趣。这种使用色彩和空间变 化多端的描绘手法,加强了画面的真实感,近看局部都是色块的组合,远观则是一幅引人入  胜的风景画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风景画就是要从最里流露感情,因而,一幅画即使是色彩多么富有变化,如果不能表达出意境来,也是徒劳的。本来好像不可捉摸的诗意,人们却在不少幅画面前发出“富有诗意”的赞扬。《上海新建码头》,就一像首歌 颂祖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抒情短曲,画上没有一点娇揉造作  的浮饰,仅仅是朴实的语言,但给人们的感染却是深邃的。这种诗情画意绝不是信手拈来的。画家为了画海上日出,在连云港曾多次天没亮就起床赶往海滨,等待太阳露面一,再观察、描绘, 直到自己满意才罢休。不 少观众喜欢作品《春雨 》和《湖滨夕 照》中那寥寥几笔 ,说是耐人寻味。

 

黄龙洞

黄龙洞

春雨4811-115.jpg
 

1985年举办秦宣夫第三次个展。展出作品170幅。

有关此次画展的信息与介绍文章:

艺术青春常驻一一 评秦宣夫画展

朱葵

 1979 年,年逾古稀的画家 秦宣夫教授,在叹息“文化大革命”的贻误时说:我下决心从零做起,全力以赴,追回失去的宝贵时间”。

画展进口处题词

画展进口处题词

展览馆前合影, 左起秦志燕(长女)、秦宣夫、李家珍(夫人)与马光旋(吕斯百的夫人)。

展览馆前合影, 左起秦志燕(长女)、秦宣夫、李家珍(夫人)与马光旋(吕斯百的夫人)。

时隔六年,秦老实现了诺言,创作了一批题材新颖、富有意趣的新作。这些连同 50 年积累的作品,最近在南京举办了 个人回顾画展。众多的作品,交织着画家不同时期的艺术感受,多姿多彩,斑斓缤纷。

秦宣夫是我国老一辈的油画家之一。30 年代,秦宣夫曾赴法国留学。在法期间,他的油画作品《卡邦齐夫人》和《快乐的旋转》曾参加法国沙龙展出。回国后,他一直从事美术教育,课授素捕、油画和西洋美术史 ,同时勤奋地创作。他早期作品《闹元宵》、《都堪江索桥》; 解放初期的《国庆》、《节日新街口》;以及60年代的《海带姑娘》、《红领巾》《岳庙》是他的代表作。这批油画虽具西方舶来的娴熟技巧,却牢牢打着中华民族的烙印,同时显示了画家创作题材的广泛性,以及对祖国人民生活和大自然的挚爱。

不断地更新绘画艺术语汇是秦宜夫近年来作品的重要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 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艺术观念、审美情趣也发生深刻的变化。重复运用一种艺术语言,也必然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秦宣夫并不固守成规,他在绘画创作的内容、形式和工具材料等方面都作了改革探索。秦老西画写实功底颇深,但在水粉画《珍珠泉》、《卷善洞》、《菊》中却融会了中西绘画手法,以写意与变形的笔调,捕捉朦胧 的印象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十分动人 。

’为了更妥切  地表达感情,秦宣夫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他的独幅水印版面《白猫,黑猫》、《龙》、《万水千山》等作品,既有水印版面拓印的滋润感,又具偶有一得的天趣,耐人寻味。《家中虎(猫)》《子田鸡 》、《牛》则更为 逗人 ,寄寓着老艺术家 率真的童 心 。

更难能可贵的是 ,秦宣夫 的一系 列作品,从40 年代的《难民》到解放后的《扫盲》、《卫生模范鲁大妈》、《生产小结》、兰《考农民》等,都能使人感到变革中的时代脉搏。1976年他又创作了  三雄一雌的《蟹》,以此讥讽“四人帮”,而《周副主席扶我上马》则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颂扬之情。在抗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创作了油田《献青春保边疆》。这些作品立意都能与时代节奏同步。  艺术技巧的不断更新,使八旬高龄的秦宣夫教授艺术青春常驻。(原载1985 年 12 月 20 日《新华日报》)

 

 

当时江苏省委书记彭冲前来观看展览。

当时江苏省委书记彭冲前来观看展览。

W4 yzs_20160818_0003.jpg
画展中与同事合影 左起卢是、李剑晨 、李家珍(夫人)、秦宣夫、陈大羽 、黄纯尧

画展中与同事合影 左起卢是、李剑晨 、李家珍(夫人)、秦宣夫、陈大羽 、黄纯尧

与南师美术系同事合影左起杨健侯夫妇、李家珍、秦宣夫、黄显之夫妇

与南师美术系同事合影左起杨健侯夫妇、李家珍、秦宣夫、黄显之夫妇

画展中与观众的谈话场面

画展中与观众的谈话场面

李家珍(夫人)在画展中

李家珍(夫人)在画展中

 

上庐山、下桂林~1981-1984

记85年画展之前的艺术创作活动

秦志宁(小女)

十年动乱刚结束,父亲就着急地对我们说“我一定要抓紧时间敢快画,否则将一事无成!”那时他老人家已经是七十有余了,他的目标是上庐山、下桂林。家里的人都为他的雄心暗暗地担心,可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只争朝夕!

1981年夏天,父母亲上了庐山,父亲没有足够的地位可以住宾馆,只能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庐山。他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亲自背着画板到了庐山。当时旅途条件很不好,到达庐山的当晚就无法找到住处,好不容易找到两条长板凳给二老过夜。因为通夜未眠,父亲的肺气肿就发作了,然而接连两天,住宿条件无法得到改善。

幸好后来当地政府知道了,出面周旋,终于从市委书记的别墅中租了一间下房,但是没有水用,总算住了几天。尽管情况这样恶劣,父亲每天早上一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去工作,不是来生病的!”然后带着低烧,背着他心爱的画板,爬上几里长的山道,画下一张张庐山美景。

逛山的游客看见这满头银丝、身体瘦弱的老人,在如此陡峭的山梁上作画,无不为之赞叹。现在展出的庐山风景,就是在那种条件下创作成功的。父亲这种不畏艰难、勤奋创作的精神,就像庐山的山泉一样长流不息。

庐山会议旧址1980

庐山会议旧址1980

 
 
1981年带病去庐山写生,左起李家珍、秦宣夫、陶业(女婿)和石浒(外孙)

1981年带病去庐山写生,左起李家珍、秦宣夫、陶业(女婿)和石浒(外孙)

 

后来为了能更好地出门写生,画下祖国的秀美山川,父亲在78岁时作了疝气切除手术并戒掉了抽了四十年的香烟。

在我出国前夕,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明年我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画一番。”父亲是桂林人,他三岁就离开了老家,后来一直没有回去过,多年来他一直想往这个风景甲天下的美去处,可惜总没有机会和条件。这次,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春风吹拂下,父亲的心愿终于得到满足。南师大美术系给了很大的支持,派了青年教师陪着父亲一起去桂林。

在桂林的象鼻山

在桂林的象鼻山

父亲万里迢迢给我寄来照片和信,他是那样雄纠纠气昂昂,一付满载而归的满足神态。笑容绽开在他历尽风霜的脸上,全然不像八十高龄的老翁。妈妈来信讲,他带回来的画作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大有要把桂林山水搬回来之势。可惜我当时身在异国他乡,没能在画展上见到这批画,后来我有机会再看到他们时,其色彩和构图新鲜活跃,充满生机的感染力依然如新,显示了八旬老人仍旧是青春不老、童心未泯、朝气勃勃。也显示了父亲对艺术的那种真情灼意,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4.1988年秦先生赴美国进行学术考察,并在美国明尼苏达举办第四次个人画展,

远渡重洋办画展

秦志宁(小女)

  一九八八年六月,在我们儿女们的几番动员下,爸爸妈妈决定来美国小住一段时间。这个决定来得可不容易。父亲的脾气很倔,他对到美国观光的兴趣并不大。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明尼苏达大学中国中心的主任与明大艺术系主任共同邀请他到明尼苏达大学举行个人画展。父亲得到这个邀请,十分高兴,立即同意赴美开这个画展。虽然明大艺术系在美国的名声不高,父亲却十分重视这次文化交流的机会。他不顾高龄,亲自精选了五六十幅小型画卷,如水粉画,水彩画,独幅板画,素描等,他把这些画卷成圆筒,放在一个特制的圆形背包里,背在自己身上,飞越大洋,万里迢迢,风尘仆仆来到美国。

携夫人李家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展览馆1988年

携夫人李家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展览馆1988年

明尼苏达洲位于美国中西部偏北,通常夏季很舒适,是避暑的好去处。遗憾的是一九八八年的夏天正遇上了百年未有的高温,并持续了二十天之久。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我们一家老少(加上我六岁的女儿陶然)都紧张地投入画展的准备工作。为了便于携带,画从中国带来时都没有衬托。现在要挂上墙展览,就必须加上衬托。这是门大学问。父亲不是干这行的。但除了他也没有别的人能干得让他放心,所以,每张画都是他自己亲自动手衬托的。父亲还亲自设计了画展目录及封面,很有独特风格。(见附件)

1988年秦宣夫个人画展开幕

1988年秦宣夫个人画展开幕

布置画馆时,离开展只有一个周末。我们日以继夜地在画廊挂画,天气炎热。就在那样的环境中,父亲坚持与我们早出晚归,忙这忙那,硬是不肯休息。开幕式的那天是星期五,参加开幕式的人络绎不绝,有中国朋友也有美国朋友。观众们进入展厅,立刻兴奋起来。大家都为父亲的画吸引了。虽然这次父亲展出的画,画面都不大,但是画面的色彩变化多端,尤其是小幅的独幅水印“家中虎”,“龙”,“猴王”,“黑母鸡”,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独具一格, 手法鲜为人知。人们几乎在每张画前都要停下来,欣赏,研究。他们不时地找到父亲,母亲问这问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们对父亲的画的喜爱,感受到他的画能如何跨越国度,跨越文化而得到人们的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的前一天,明大艺术系主任带了几位贵宾前来观看父亲的画,他们是明尼苏达州州长,明大校长,以及明大文学院院长。他们对画展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展前的这小小的意外,为父亲的画展增添了光彩。我们也很荣幸能有州长前来光临这个小型画展。由此可见美国人民对文化交流的重视。画展前后历时两个星期。父亲每天坚持亲临展厅,从早到晚,兴致勃勃。回家后不停地告诉我们他遇到的新鲜人与事。看到父亲每天都是那么高兴,情绪那么好,这真让我由衷地喜悦。

父亲的画展确实很成功。他的绘画以其特有的形式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沟通了中美人民之间的感情。小小的一副画,淡淡几笔,把画家的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鲜亮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把画家的喜怒哀乐全部烘托。我从中了解到了父亲艺术的魅力,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能从他的画中了解他:八十岁高龄的老者,却有着一颗孩子一般年青的艺术心灵。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在美国进行学术考察的照片和第四次个人画展的录像)

 

珍贵视频:198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举办小型画展开幕录像

 

5.1996年举办《庆贺秦宣夫先生九十华诞秦宣夫画展》

秦在《庆祝秦宣夫90诞辰大会》上的发言

(1996年6月26日于南师大100号大厅)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非常高兴,这么多人来给我过九十岁生日,所以我要谢谢省教委、省文联、南师大和美术系,谢谢你们几十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是我生命中两件最重要的大事,我为之奋斗了一生,等一下大家在美术系可以看到我的部分作品,这些作品是我创作活动的缩影,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劳动人民,今后,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还要进行创作。

我从事美术教学几十年,深深感到美术教育的重要与艰辛,特别是在今天,改革开放不仅要注意经济建设,而且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不可推卸的繁重任务,为了支持这个事业,我决定建立“秦宣夫艺术基金”。我一生生活清贫简朴,没有过多的追求,财力也很有限,但是把钱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是我最高兴的事,我的子女们对我也是全力支持的,希望这个基金能在鼓励美术系的师生热爱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帮助。

再一次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秦宣夫晚年创作: 童心不老,创新不断

 秦志钰 (三女)

 

父亲秦宣夫是个长寿的人,活到了九十二岁,除了他从年轻时便喜爱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不甘因循守旧,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他常说,“有的人老了,但画很年轻;有的人年轻,但画已经老了。”他特别崇尚毕加索,说:“谁说年龄大了艺术便不能创新?毕加索九十岁还在出新!他永远在变化,蓝色时期、红色时期、抽象时期、还有现代雕塑、……许多人想追他,却赶不上他……”。 他自己也是这样,不断地想出新,寻找着新的画风及形式来表达他变化的思想。

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和江苏省教委,文化厅以及省文联为庆祝秦宣夫九十华诞举办了画展。该画展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展厅举行。

展厅内,秦志钰(右一)向观众们介绍画作。

展厅内,秦志钰(右一)向观众们介绍画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了。他感到自己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创作季节,沉寂压抑了近十年的欲望如火山爆发一样喷放出来。十几年下来,真是硕果累累,万紫千红!

秦宣夫九十华诞画展

秦宣夫九十华诞画展

   在这一批作品中,他的创作风格和样式,有了明显的写意倾向。不再拘泥于写实,也不是纯粹的法国印象派画风,而是一种融合了东方哲理与西方艺术的、很具浪漫的画风,带有明显的秦宣夫率真快乐的个性特征。

   例如1989年(83岁)创作的大型油画《夫子庙灯会》(117×170cm),就很典型。这张画像一幅大型儿童画,黑夜的背景下,突出的是各种灯,及其化了妆的舞灯者带来的神幻气氛,观灯者也被灯光映红,使人感到来到一个快乐的仙境。作者并不强调透视及写实,而注重渲染的是氛围。两条夸张的龙型灯占据画面上部中心,左侧的白蛇传以右下角的巨型虎灯,似真似幻,更加突出了神幻气氛。对比秦宣夫1944年在重庆画的《闹元霄》,可以看到风格上的明显变化。此外如《祝小鹿出世》《南师大成立》《上卢山》等也是这样,却是不拘泥写实,而加入了活泼浪漫的想像。。

1996秦宣夫九十华诞画展在南师大举行,休息室与来宾问好

1996秦宣夫九十华诞画展在南师大举行,休息室与来宾问好

   这个时期的水粉,以风景及动物、花卉为主,笔触洒脱,用色大胆,注重气氛,一气哄成。动物神态诩栩如生,山水风景着重写意。并有一批寓意哲理的想像画,如“貌合神离”“装修”、“胖夫人”“辟邪”“龙凤呈祥”……等等。

   除了创作了一批油画、水粉画以外,他还创作了一大批独特的、以水墨、水粉、宣纸等材料的独幅水印画,他也称为“独幅版画”。

   我们姐妹常常看他制作这类画,发现他简直是像在做手工游戏一般,兴奋而专注,家里也变成了一个小作坊。他常常是在一张底纸或纸板上,用水粉或水墨,画上一副画,然后趁着水份未干,便用另一张纸(多为软质宣纸等材料,亦有其他纸)覆盖其上,待小心地翻揭过来后,再在上面描绘。或添几笔细勾成人物或其他,或铺加水粉颜色增加层次;或喷洒色彩各异的细砂粒、剪贴几块纸片,以凸出质感;……最后形成一张张既有水印效果,又有中国画笔触点染特点、又有水粉画痕迹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正如他给秦志宁的信中所说:“我喜欢用水墨在砚台上画来画去,等我满意的时候,就用一张宣纸或其他吸水的纸张很快地印下来,最后用水墨或水粉稍微加加工就成了。我画的《家中虎》就是这样画的。因为这种“版画”只能印一张,所以叫做“独幅版画”。Monotype。当年印象派大师Degas (德加)喜欢用油色或pastel(色粉画)来搞。我用的方法有多种,但我还是喜欢用水墨(cliuse ink )或水粉(La  gouache)而不喜欢用油色。因为这样我可以用中国写意画的方法,水墨在纸上的巧妙变化以及它的自发性spontaneity, 一气呵成,生动自然的好处。”

对此发明创造,他真是兴奋不已,乐此不疲。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手法,能充分表达他那个时期的思想和追求。他常说:“这是独幅!决不是可印多次的版画,每张都不同!”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有时一张画竟要花好几个钟头甚至一二天才能完成。

   这一批作品,大部分是写意、甚至抽象。有的清新谐趣,生机盎然,如《牵牛花》《家中虎》《无花果》等等,像充满稚气的儿童画一般。而有一批则凝重深沉,标题深含着中国及世界古老深邃、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朝拜、五老峰、激流勇进、百家争鸣、颜如玉、飞升、幻想曲、龙……以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中人物故事等等。充分表达了年愈古稀的父亲对生活的总结、对人生的思考已上升到哲理的境界,表现出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的充分融合。

   这种水印画是他的独创,但也不是没有借鉴和依据的。

img009.jpg

   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关上了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门窗,这对于学西画的父亲无疑是极其痛苦的。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没有中断对世界文化的了望。恰巧因为他的侄子秦志敏及两个女儿先后旅居留学美国,也通过各种办法,给他邮寄了许多书籍画册,使他能从这窗缝中窥见世界文化的动态和信息,使他的创作脚步,跟上了世界艺术发展的的潮流。例如1982年,大姐秦志燕赴美访问学者,父亲给了她开了一份购书单,其中提到“但美国有两种新画种(一种是acrylic,用丙烯颜料作画,发展很快,花样多;二是丝网印画silkscreen print or serigraph)很漂亮,但价钱很贵(二、三百美金一张)。希望告知那位从杭州来的画家(编者按:指浙江美术学院派出的访问学者郑胜天教授)要学这两种画,把它们全部掌握带回祖国。有关这两种技术的书籍,若不太贵,请带回一、二册。”84年,志宁赴美后,他为了创作独幅水印画,也写信给志宁,请她买有关参考书。

九十华诞画展介绍

九十华诞画展介绍

   1988年他得以赴美探亲,使他喜出望外,而在美国他大部时间又都用在了参观博物馆。

而从美回来后,他对于自己画风的改变变得更加自觉和坚定。从85年至91年,他仍有一批画作产生,其间他大数是写意水墨及独幅水印。笔墨更加挥洒自如,想象力更加天马行空,超脱飘逸,童真返归,无忧无虑,已入化境。

父亲对他晚年的作品,是充分肯定的。1990年台湾中华书画社为他出版的《秦宣夫画集》,共一百幅,是他亲自选定的。从1924年至1990年,其中1980年以后的共57 幅,占一半以上。可见他对这时期作品的自信和重视。过去,评论界对此不够重视,喜幸的是,随着对父亲绘画艺术的不断宣传,业内人士也渐渐重视了这个时期的创作。理解了秦宣夫晚年画风转变的价值。

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理解并喜爱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登载于《中国油画及雕塑—华辰拍卖》2005.6.

2005.2.26.初写,2006.12.26.修改


秦宣夫先生赠款南师大美术学院建立秦宣夫奖学基金

章文熙

择自《回忆秦老二三事》

。。。。。。秦老有着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但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和画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心。正因为这样,他具有强烈的深入生活、接近人民的激情。 不论是兰考的刺骨寒风,还是机车厂沉重的汽锤旁;不论是海防前哨,还是高山丛林,都留下了秦老热情的足迹。

1965年 12月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事迹的高 潮,中国文联组 织各省市艺术家赴兰考学习、创作。美术系也派出以秦老为组长、组员有杨建侯、伍霖生、章文熙五人小组。我们在和秦老近二十天相处的日日夜夜里,沿着焦裕禄的足迹,越沙丘、跨冰凌,他和我们一样身上揣着几个干馍馍走村访户,白天采访、画速写,晚上勾草图。人流里总能看到一位花甲老艺术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动情而坚强的身影。

1996年签字仪式,右一为章文熙(届时南师大美术系系主任)

1996年签字仪式,右一为章文熙(届时南师大美术系系主任)

1984年他已是 78岁高龄时,仍在青年教师伴陪下到桂林作了近两个月的远途写生。他的速写本上、画布上都记载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中的速写、素描,就是从他深入生活中所句勒的一千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因此,大家反映作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他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美术系的师生也要这样做 。他在担任美术系主任期间,经常不顾高龄,跋山涉水,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海岛,探望正在从事艺术实践的老师和同学。

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1996年9月当筹备秦老90华诞时,老人告诉我,他准备向学校捐赠5 万元作为奖学基金,当时在场的人员都非常感 动。因为秦老的一生,  作为老教授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关爱青年师生;作为艺术家他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他的艺术作品充满激情和感情。同时他又非常严肃,绝对远离商品画的诱惑。他一生清廉、 生活节俭,能在他严肃艺术作品中和节俭生活的积蓄中 ,捐赠学校。这个举动与当前有些画家一味追求商品化的倾向 .是何等的反差。其意义已 经远远超出基金的数字本身。当作为系主任的我,  在庆祝秦老90  华诞会上与秦老在捐赠书上并坐签字时,我的眼眶里浸满泪水。

因为秦老让我们看到一位老教授的崇高品格,一位老艺术家 的高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和怀念。(该文的原文发表在《秦宣夫文集》2006年)

 
img010.jpg
 

《秦宣夫画集》1990年出版

1990年台湾中华书画社为他出版了第一本画集:《秦宣夫画集》,共一百幅,是他亲自选定的。从1924年至1990年,其中1980年以后的共57 幅,占一半以上。可见他对这时期作品的自信和重视。过去,评论界对此不够重视,喜幸的是,随着对父亲绘画艺术的不断宣传,业内人士也渐渐重视了这个时期的创作。理解了秦宣夫晚年画风转变的价值。

258%2C1990%E7%89%88%E3%80%8A%E7%A7%A6%E5%AE%A3%E5%A4%AB%E7%94%BB%E9%9B%86%E3%80%8B%E5%B0%81%E9%9D%A2+004.jpg
259%2C1990%E7%89%88%E3%80%8A%E7%A7%A6%E5%AE%A3%E5%A4%AB%E7%94%BB%E9%9B%86%E3%80%8B%E5%B0%81%E9%9D%A22+003.jpg
Zhining ChinComment